本报讯 (记者 夏晶莹) 从2009年开始,光棍节双十一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网购狂欢节。今年,浙江工贸学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400多学子将助力我市多家本地电商共迎商战。有关人士认为,这一双赢模式不仅为公司解了“近渴”,也为学生专业实践和就业提供了一个练兵的平台。
接单要完成哪些流程?后续服务要如何跟上?物流配送要怎样实现高效准确?双十一进入倒计时,日前,工贸学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400多学子也开始接受各公司的专业培训,在“11.11”的淘宝购物节上他们将充当“临时客服”、“编外仓储员”等角色。今年,奥康集团、卓诗尼鞋业、九盛网络、辉泰鞋业、奥古仕盾鞋业、乔耐鞋业、顺丰速运等本地公司与工贸学院就此进行校企合作。浙江工贸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对电商而言,客服和仓储配送两方面的人才最紧缺,“顺丰希望我们可以提供200个人手,但我们最终也只能提供80多人。”
“双十一当天网上交易势必井喷。”去年的措手不及让我市一电商公司至今记忆犹新,而平时储备太多客服力量又不现实,如何在当天满足临时需求呢?不少公司便向工贸求援,该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培养的学生与电商发展恰好匹配,“专业外援将实现公司由原先‘抢险救灾’到‘主动应战’的转变。”
本地公司奥古仕盾鞋业则于去年就率先寻求与学校的合作并尝到了甜头。“去年80人,今年要了100多学生。”客服负责人彭雅婷告诉记者,对于电商而言,双十一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有了外援的补充,当别人手忙脚乱的时候,我们的一系列操作都井然有序,在服务上就胜了一筹。”在她看来,与学校合作不仅是解了公司燃眉之急还是公司人才储备的一大途径,“在其中发现优秀学生在今后的招聘中将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