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曾于1996年1月接受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又于2007年12月接受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两次评估,学校实现了两次跨越式发展。
以评促建是教学评估的目的所在
学校坚持迎评促建工作“叁个结合”的指导思想:迎评与转变教育观念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迎评与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推动本科教学再上新台阶;迎评与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评估方案为依据,大力推进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
本科教学评估带给我们许多收获与思考:一是发现问题,直面挑战。尽管我们原来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认识,但远没有做到准确和全面的把握。迎评阶段的“自评”和专家组的检查,使我们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二是总结经验,明晰思路。迎评过程是我们总结学校多年来教学工作的经验和体会的过程,在自我总结和专家组评估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目标等重大问题形成了共识,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叁是完善制度,推进改革。我们在“自评”中,不断完善制度和推进改革,又在专家组评估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后的整改重点;四是树立自信,承担使命。迎评过程中,我们通过自我剖析和反思总结,发现了问题并感受到压力,又通过整改和建设,树立起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自信。
评估指标体系是迎评促建的重要依据
学校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着力于“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使评建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强化了教学中心地位。学校重新审视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进一步凝练了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使教学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办学思路更加清晰。
二是教学建设不断加强,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校于2003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两年多来修订或制订了共计1234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实验、实习等教学大纲;以已有精品课程为样板,通过重点建设继续打造精品课程;倡导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实践,建设了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和具有视听功能的语音室;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以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形成了以实验教学、各类实习、毕业设计以及技能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组成的、层次清晰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叁是以学科建设和科研促进教学。搭建了借助国家队高水平学术优势的学科建设平台。四是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学校已形成一支能够满足本科教学工作需要、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五是办学条件极大改善。评建工作以来,新建教学行政用房和生活基础设施,全面整修改造老校区的主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保证了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六是管理水平和质量得到极大提高,教风、学风建设得到极大加强。
提高教学质量是评估的必然结果
首先,教学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校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教师潜心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全方位支持教学的局面。
第二,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地反映了办好一所大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和要求。通过召开评建工作研讨会、聘请专家开设讲座等多种形式,帮助全校师生员工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内涵,使他们能自觉、主动地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和运行;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
第叁,通过对学校近叁十年办学的反思、总结,凝练出符合我校实际的办学特色,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更能自觉地坚持和弘扬自己的特色。
第四,正确处理好评估中的以下一些关系,势必对促进本科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长远的积极作用:一是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指标与一般指标的关系。“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关键是要牢固确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理清办学思路;二是正确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关键是要“硬件崇实,软件崇严”,也就是硬件建设要抓落实,软件建设要严格要求;叁是正确处理好重视评估过程与重视评估结果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好相对集中评估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杜绝评估工作中出现的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