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比赛路演,对于很多选手来说,不仅是为了展示项目,获得融资或合作,还为了获得评委的点评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调整思路再出发。
此次大赛邀请到了市有关单位负责人、知名投资机构代表,以及对大众创业有密切关注的资深专家学者等组成专业评审团,对各项目进行综合评定。随着项目路演的推进,台下的评委都直指痛点,给出麻辣点评。
“温州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希望新颖且具竞争力的优秀项目都能有所建树,助推温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希望这些优秀项目能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走在温州、浙江,乃至全国的最前列。”赛后,评委们提出自己的期望,希望将祝福化作箴言,助力梦想者扬帆起航。
商报记者 苏亦锋 邵卢静
胡志祥 刘海丹
今天的创业者将是明天的改变者
◆温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 张康道
奇思妙想浙江行创业大赛是省人社厅主办的一项大型创业大赛,旨在寻找民间创业能手、挖掘新颖且具有竞争力的创业项目。这次初赛参与项目品类多,有生活服务、文化创意、工业节能、也有热门的智能硬件和虚拟现实项目,参与的人也很广泛,有民间发明人士、大学新生,也有成功的公司家人士。
从本次温州赛区初赛的情况看来,温州的青年创业者有这么多的创业金点子,我觉得很欣慰。把想法落到实地后,我们就要考虑项目的可行性,总体来说,这30多个初赛项目的实际操作效果整体都还不错。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对于刚刚上路的创业者来说,这些创新将来都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就业机会,也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大赛为创业者提供了多方位的对接扶持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用创新思维带动温州传统产业发展
◆温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 林碎青
在初赛项目的现场路演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温州的创新选手热情都很高,各自也都具有鲜明的创业特色,他们的个体创新意识也带动了社会整体的创业氛围。
在我看来,这次来参赛的30多个项目都很不错,也都非常切合我们奇思妙想大赛设计的初衷和主题。在这当中不乏很多具有相当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的产物,也有类似于“紧固件一站式采购加工叠2叠平台”这样的项目,能够从我们温州本土的传统优势产业出发,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打造更宽广的线上平台,并以此来助推本土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接下来的决赛环节之前,我们会组织所有入选决赛的选手进行专业的现场指导。同时,选手们也应该做好充分的赛前准备,尽可能在短暂的路演过程中把项目全面地展现出来。
用数据阐明你的项目实力和前景
◆浙江工贸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潘毅
此次参赛项目大部分符合国家倡导的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同时也把握了趋势,解决了一些市场痛点,有较强的创新与创意。个人比较看好生物医疗、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大数据云计算、电子信息、物联网、移动支付等行业的项目。
对于项目的未来发展,尤其是一些经常参加路演活动的项目来说,在展示中需重点阐述五个方面。一是做好市场分析,需讲清楚行业背景、市场发展趋势、市场规模,并说明你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二是阐明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研发、团队管理能力等;叁要做出商业模式实现的具体方案,包括产物的研发、生产、市场、销售策略、产物规划;四要讲清楚项目发展规划,尤其是目前的营运数据、未来发展规划,注意要用数字去说明;五要分析财务预测和融资需求,讲清楚你的融资计划需要多少资金,准备稀释多少股份,有一年的资金需求规划,这一年项目要达成什么目标,达成这个项目需要多少钱。
创业应该从特长和兴趣出发
◆温大创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钟卫东
这一次的参赛项目总体水平超出预期,从创业项目涉及的领域上来说,跳出了过去仅围绕衣食住行的创业,视野更开阔,专业性、针对性更强,层次分明,类型也很丰富。
在我看来这次入围的15强也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像是大家都比较看好的项目,是既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又有明确市场需求的,比如超低温冷鲜技术、安“芯”枕头;第二种是创客发明,包括蒸汽水汽分离器、太阳能聚集,虽然作为创业项目不一定能成功,但很实用也有趣味性。
这次占比最大的,是对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改造的项目,这类项目充分利用了自身优势,有些结合温州的产业特色,很有市场前景。这一点也是创业者特别需要学习和注意的,有创业的想法值得鼓励,但一定要先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再从中去寻找市场机会。
可以海阔天空地想,更需要脚踏实地干
◆心世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风险创业独立投资人 瞿承荣
本次参加“奇思妙想”创业大赛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互联网+、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这四类,质量都比较好,并且体现出了温州经济转型正朝着商业模式创新、公司整合、科技创新转化生产力等方向发展。
这次科技创新项目非常多,我看好的是海洋生物超低温冷冻保鲜、保活技术研究与开发,一种蒸汽水汽分离器和焦点固定太阳能聚光器。假如这些项目能联合优秀的工商公司把科技用于生活造福人类,确实是很好的科技项目,建议这几个科技项目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那样成功孵化机率就会更大。而互联网+项目中,个人比较看好紧固件一站式采购加工B2B平台、519酒类直供平台。但在项目成长中不确定性也很高。文化创意产业这次参赛的项目我认为虚拟现实视频制作(VR Movie Maker)非常好。如能立足创意,提升人文的高度,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启发思维,则会更符合市场的需要。不单停留在科技上创新,更要在立意上创新。
参赛的选手可以海阔天空地想,但更需要脚踏实地干,不浮躁,不唯利是图,不要把创业创新当一夜暴富的工具,而是能真抓实干地为供需双方搭建平台,提高运营效率。
创业不仅靠战术,还要学会战略眼观
◆维度创业工场CEO 刘京雳
此次项目既有科技性较强的,有比较接地气的,也有结合了当下比较火的资本概念的项目。从投资角度,有叁类项目比较吸引我。第一,创业团队人员配置优秀的项目,因为创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一群优秀的人带着使命朝着一个方向拼搏,成功的概率会提高不少;第二,具有技术壁垒的项目,因为很多项目失败就是在于没有自己的护城河,而技术只要在行业保持领先,而且有创新的意识不断迭代自己的技术,就是很好的“护城河”;第叁,产业升级的项目,目前我们维度创业工场也在打造全市首个产业孵化器,目的就是为了把温州传统产业(鞋类、服装类、汽摩配、阀门、眼镜、紧固件等)与工业4.0、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结合,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比赛中也涌现了不少令人钦佩的草根创业者,创业之路想要走得更远,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创业时需要想清楚几个问题,你在做什么(定位),凭什么是你来做(核心竞争力),你为什么而做(从用户角度出发,解决痛点,而不是痒点);其次,每个创业者相当于一个赛车手,你要搞清楚你去向何方,以及你的赛道有多大;第叁,个人比较看好轻资产项目,因此建议创业者不要把项目模式做重,资产做重;最后,迭代能力要强,创业过程遇到的艰难不是你能想到的,碰到挑战时,要学会用战略眼观看问题,而不是仅仅依靠战术。
创业需要专注核心而不是面面俱到
◆温州商报总编助理 高亚
去年总决赛时很荣幸担当过一次评委,当时各位评委大为看好的小乔智跑,如今不仅拿下千万风投,也成功得到了市场验证,足以说明好的产物永远是被需要和欢迎的。
这一次整体给我的印象没有太多天花乱坠的想法,更多的倾向于实业,包括对行业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或者整合,同时有非常强的实用性,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应用效果;最后就是可以快速产生很好的现金流,这对它进行下一轮的融资和估值很有帮助,不会令投资人遥遥无期。
需要创业者注意的是,创业项目不该是一把瑞士军刀,它不需要面面俱到,而只需要抓住核心的一两个点,商业价值,科技含量,或者针对市场空白专注做好。像我最看好的智慧母婴产物,他们有着产物经理的思维,一切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找到最合适的人、材料、生产厂家,制作一个价钱、利润合理的产物,这就是雷军,他们会成为母婴产物领域的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