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软实力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传承和发展具有悠久历史、隐藏在楠山溪水间的永嘉“耕读文化”,成为当地政府与各界人士的共同愿望。6月18日,永嘉县邀请省、市、县30多名社科专家学者,从永嘉耕读文化的起源、价值取向、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共论永嘉耕读文化。
寻找耕读文化活跃因子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宇博士,在谈及永嘉耕读文化的起源时说,过去的永嘉,区域面积比现在要大,所以永嘉的耕读文化不仅仅只局限于现在的永嘉县域。永嘉的耕读文化源远流长,在北宋已经有雄厚的基础,到南宋已很兴旺。
资本可区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这叁种资本可以相互流动和转化。在农耕社会的条件下,通过“耕”可以致富,这是经济资本,有钱的人家孩子通过读书,可以使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再通过科举考试继而当官,就可转换为社会资本。但当今社会,不是为了做文化而弘扬耕读文化,而是从耕读文化中寻找新的启示,从这些文化中找出活跃的因子转化为经济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对实现温州的社会转型特别重要。
耕读文化应有新的解读
温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潘忠强说,继承发扬永嘉耕读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在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中发展耕读文化。在工业化和社会转型加速推进的今天,“耕读”应有新的解读,“耕”不仅仅局限于农业,耕可以理解为生产,生产所积累的是财富资本。“读”是一种智慧权,体现为创业创新的能力,“读”创造的是智力财富。现代农业靠什么赚钱呢?不能仅靠“种”,更要靠模式创新。创新需要学习,也就是通过“读”来解决。 二是在幸福社区建设中提升耕读文化。在农房集聚改造和幸福社区建设中,应以人文、生态、宜耕宜读的美好生活方式为导向,做好耕读文化等人文和古村落的保护。三是在农民变为市民中弘扬耕读文化。
建耕读文化博物馆和书院
浙江工贸学院副教授、永嘉耕读文化研究所所长沉智毅对发展永嘉耕读文化提出了建议:在楠溪江流域建一个真正意义的耕读文化博物馆,并发动群众奉献文物进馆。办一所真正的书院,并在全县行政村和公司开展耕读书屋建设。加强一些景点的文化含金量,如在大若岩陶公洞前建《答谢中书书》碑,也可摹刻《真诰》等。
耕读文化与永嘉学派结合
《温州商报》总编辑金可生说,怎么样才能利用好永嘉的耕读文化,应该把这种文化与永嘉学派相结合,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理解,永嘉学派所推崇的“义利并举”在现代社会,应首先是注重“利”,只有赚到更多的钱,才能更好地施好“义”。现代文化产业,要有好的支撑,不能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应注入现代文化理念。
保护宗祠戏台书院叁载体
《温州人》杂志社总编助理叶圣孟说,在永嘉的许多古村落里有一特色,都拥有宗祠、戏台、书院,构成了古村落叁位一体的架构现象。宗祠是宗族的小社会也是宗族的稳定器、书院是教化的场所、戏台是孕育传扬文化的舞台,这叁个载体成了永嘉耕读文化传承千年的重要因素。通过宗祠的族规,书院的授业解惑和戏台的弘扬道德文化,形成崇文善德、知书达理和社会和谐的永嘉耕读文化价值取向。因此,在弘扬耕读文化的时候要做好这叁个载体的保护。
耕读文化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永嘉第十五中学校长杨建南说,推进耕读等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现在的小孩不知耕读文化为何物,获取传统文化教育的渠道又很少。应在小学开设耕读文化地方课程教育课,传授我们的地方文化;同时要尽快建设耕读文化网站,让更多的人更便捷地了解永嘉耕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