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这是温州立下的铮铮誓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具改革精神与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温州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深入实施“十大举措”,大力推进“叁十项发展重点”和“四十项改革任务”,当好中国改革的“试验田”。
改革,需要上下联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相结合,方能为改革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如何使改革实现帕累托最优,让更多人享受改革红利;如何让改革秉承“温州模式”的精髓,让温州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模范生?温州市委政研室、市决咨委和温州日报共同主办“帕累托·温州改革论道”系列报道,广邀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论道改革,以期为温州进一步深化改革探寻共识、凝聚智慧,进而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新思想、新思路。
本报记者 张佳玮 陈超
实习生 王晴 赵心怡
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如何凝心聚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正当时,如何多方联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昨日,由市决咨委、市委政研室、市教育局和温州各高校联合主办的“帕累托·温州高校智库论坛”,将改革论道的焦点投向了当下备受关注的学城联动问题,温州产业转型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温州改革推进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城市能级提升又需要哪些教育支撑,来自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以智慧的交融、观点的交锋,寻找学城联动、协同创新的新路子。
从匹兹堡看学与城
交融互动才能学城共荣
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学与城的关系,宁波大学校长、教授聂秋华用了“交融”二字。他以美国钢铁城市匹兹堡为例,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将骋20峰会的会址选在匹兹堡,将这座一度被外界认为已经衰落的城市以全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促成这一城市转型的重要因素,就是两所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以学城交融、学城共进的方式,推动这座钢铁城市向着全美医疗、教育、科技和金融服务中心转型。
学与城,交融互动着。鹿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项伟胜对此也深有感触。他结合鹿城区对人才的高度渴求举例道,鹿城区目前每万人中从事科技的人数只有43人,全区人才总量虽然规模尚可,但高层级的人才比例却不高。近年来,鹿城区加大学城联动的力度,与高校合作开展网络经济、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学与城,相互依托着。当前,大学主动为区域经济、城市发展服务,已经成为温州各大高校的共识。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党委书记何向荣提出“创业型高校”的理念,即“创业精神+创业教育+资本经营+自主办学”,走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
从智力溢出看学与城
订单教育创新学城模式
城市在发展,怎样让温州各大院校以智力溢出效应,促进温州产业升级?各大高校以一系列创新活动,为学城联动打开思路。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经管分院党总支部书记、副院长陈婷举例道,早在2008年,瓯江学院就开展班级合作,把公司开进班级,把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学校班干部的制度相结合,由公司老总做班级辅导员,学生直接操作公司订单。“这种方式,让公司减少人力,获得效益;让学生实践知识,获得经验,不少参加过合作班的学生毕业后都直接去了定点公司,部分学生甚至成为了公司的股东。”陈婷说。
类似做法还有不少。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分院也开设“订单班级”。据该院党总支书记杨福明介绍,为支持温州金融改革,温大城市学院创新开设了期货班和担保班,向期货行业和担保行业定点定向输送人才。
围绕学城联动,讨论中既有微观的案例,也有宏观的论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楼红平认为,职业教育要与地区经济形成良性互动。“温州的产业结构以第二、第叁产业为主,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5大优势产业和10大新兴产业,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能否更好地对接这些产业?”楼红平说。
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汪焰的发言,则为温州高校服务本地经济提供了另一种途径。该院积极参与我市网络经济的规划,先后参与编制了温州市2014-2018年网络发展规划、鹿城区中国鞋都电商集聚发展规划和永嘉县网络经济发展规划。“用专业引领产业。” 汪焰如是说。
从产业升级看学与城
专业导向服务学城发展
“近几年,温州在发展当中碰到一些困难,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问题。”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志宏认为,学城联动是温州打开人才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要充分发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时期的重要作用,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如何靠着学城联动走上这条现代城市发展的康庄大道?张志宏详解他心中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
首先是要规范建设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未来温州院校周边要配套建设产业园、成果交易中心等设施,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最近我市正在探索让一批院校到各县(市、区)设置校区的做法,高校教育的资源通过设置校区的形式向外延伸,这些校区也将满足各县(市、区)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张志宏说。
强化学科专业服务于温州发展,是学城联动最为关键的一环。与会专家学者们认为,温州高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服务对象,与产业转型相结合。除传统产业外,还要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旅游业等新兴产业人才。此外,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获批、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也为学城联动提供了新的服务方向。
“温州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我们要把职业教育、高校教育做得更深更透,进一步为学城联动奠定基础。”张志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