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举办的中英创业型高校论坛上,临时增加了一项议程:浙工贸与英国斯旺西大学现场签署合作协议,今后双方互派师生参加创业型教育讨论课、专题研讨会、文化交流、专业交流等。
临时增加议程得益于会议期间,斯旺西大学代表对浙工贸创业教育模式的所见、所感:实训基地加生产车间的组合,打通学校与公司的边界;结合地方产业布局“叁大园区”,拉开“学园城一体化”的框架;联合科研院所、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组建多家研究机构,构建起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美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指出,创业型大学的使命除了教学、研究外,还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围绕这一使命,我们在办学中也一直致力于探索为温州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撑的方式,包括人才培养和产业平台等方面。”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党委书记何向荣说。
想法——
并非让学生都去创业
2010年,浙江省启动创业型高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是7所试点单位之一。
“把创业型高校放在创业型经济的大背景下,能够让方法更具针对性,让成效更加接地气。”何向荣说,在认可温州市场经济活力、温州人创业精神等传统优势的同时,需要正视温州创新能力不足、仍处于低水平创业的现实。也基于此,地方高校就更应该肩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创业型经济的职责。
创业教育该如何开展?当时,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已呈“遍地开花”的模式,但在何向荣看来,更多的高校还只停留在学术型创业的概念上,而创业教育显然不是开几门创业课就能够实现的。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创业精神的培养。“开展创业教育并非让所有的学生今后都去创业,而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效路径。走上社会后,即便只是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具备创业精神也能够让你做得更加出色,尝试着去进行技术创新。”
实践——
外搭平台内重教育
参与中英创业型高校论坛的《光明日报》副总编刘伟,在会上讲到自己第一次到浙工贸的印象:学校是一个教育的园地,同时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公司,在这里,学校的教学、园区的建设、公司的发展和整个温州城市的发展融为了一体。
从厂办校到校办厂,跟随时代的变迁,浙工贸独特的办学路径上深深印刻“创业”的基因。早在2001年,浙工贸就启动了创业孵化工程。与温州市团委共建温州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随后与温州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共建温州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成立了创业学院和创业教育研究所,为创业教育提供了组织保障。而后,浙江创意园、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叁大园区”先后建成,不断夯实区域产业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与园区紧密结合的优势,浙工贸要求入驻单位提供专业课兼职师资和担任学生创业导师任务、承担顶岗实训任务、接受推荐毕业生就业等职责。如今,有50多家公司的负责人走进课堂。
同时提出专业创业的新模式。设立创业学院、专门工作室、开放式创新应用实验室等机构,为师生创业提供资源、培训和政策扶持。目前,温州名购网、梅成才老师带领创业团队温州易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业设计教师焦合金带领学生创业注册温州易的产物设计有限公司等师生创业团队活跃在校内。
探索——
创业型城市和创业型大学两轮驱动
一系列实践,浙工贸学园城一体化的路子正日渐明晰,而这与温州产城一体的目标不谋而合。“高等院校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同时,还是集聚高端要素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因此,浙工贸将继续打造创业型高校,致力于温州经济转型发展。”何向荣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华威大学作为一所年轻的高校,50年来的建校思路让与会人员颇得启发,副校长劳伦斯·杨教授分享了华威大学如何将创业精神文化与卓越型学术研究相结合:“把商业理念作为优势来鼓励学术创新,鼓励学生具有更好的创新精神。”
英国斯旺西大学副校长伊恩·克拉吉教授则在发言中讲到,学院与所处城市进行优势资源整合的案例,这一思路帮助斯旺西大学成为地域发展的催化剂,进一步加强与开发商合作,实现供应链的发展和当地就业和培训机会。
论坛不仅产生了思维的火花,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论坛上,中英双方建立了共创“创业型高校”长效合作机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浙工贸四方就高教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达成定期交流研讨、实地观摩、项目互助等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