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州海岸线北端起点定头出发,走小球、台头等乐清大荆镇湖雾社区所辖的村庄,会发现这里的特色蛮多,比如杜鹃花基地和葡萄园。然而,不少村干部和村民都说,这些“金山银山”还没有带来“真金白银”,旅游经济发展还没有起步,希望有专家来把把脉。
本次海岸线回访活动第二站,记者特邀浙江工贸学院管理学院五位专家下田间地头,上深山老林,为当地发展开良方。□首席记者 朱承立 文/摄
村民期待
开垦“旅游经济处女地”
在徒步海岸线时,小球村村民、知名微博“浙江微力量”博主卢相志告诉记者,大宝山杜鹃花基地很美,但发展还处于自发状态。湖雾通向杜鹃花基地有两条路,一条为崎岖不平的黄泥路,底盘高的越野车、皮卡车才能开上去;一条为一米左右宽的石阶路,但自从山上村民移居下来后,走的人不多。
记者尝试从黄泥路徒步到杜鹃花基地,但路上有多个岔口,结果走了近两个小时仍到不了目的地。此后,小球村村民胡兆法、张保匡主动帮忙带路,沿石阶路拾级而上,走了20多分钟后,又经过20多分钟的丛林穿越,再走10多分钟的黄泥路,终于抵达。
小球村村支书林纪良说,当地很想利用好杜鹃花资源,然而苦于路不方便。他们一方面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忙修路,另一方面也希望有关专家来帮忙设计未来发展蓝图。台头村村委会主任李先冬也一直想开发杜鹃花基地,他说当地缺资金、缺人才,当然更缺一份好规划。
“杜鹃花基地是很好的乡土资源,但季节性太强。”湖雾社区书记项友胜说,目前当地葡萄种植业发达,有很多葡萄园,不少农民还只是靠卖葡萄赚钱。葡萄园或许也是一个资源,此外当地还有滩涂养殖等,这些对于发展旅游业来说,都有很大的潜力。
专家把脉
打好乡村和海岸线组合拳
日前,浙江工贸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潘毅,教授王艳,“名师名家”高哲、夏正超、郭雅诚等旅游经济方面的5位专家,在记者邀请下来到湖雾走访。
当天上午下着雨,项友胜对5位专家的到来非常感动。为了全面了解当地乡土资源情况,5位专家直接去现场调研。在小球村葡萄园大棚里,项友胜指着即将丰收的葡萄说,如果这些葡萄的附加值能再高一点,农民朋友的腰包就可以再鼓一点。该葡萄园种植户王道水对专家说,他们也想发展采摘观光游,但不知怎么操作。
台头村村干部王占斌此前为了宣传当地杜鹃花,特地做了一个视频放在网上。他说,虽然点击率蛮高,但毕竟杜鹃花基地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而且山路难走,前来观光的游客寥寥。他听说专家过来把脉,马上叫来两个朋友,3人一起给专家带路。
看了葡萄园和杜鹃花基地,专家们给当地开出了多剂良方。潘毅说,考虑到今年杜鹃花即将过季,目前山路确实交通不便,不妨先发展葡萄园经济。当地正在开展农房改造,建议与葡萄园综合起来规划,打造葡萄园休闲旅游。另外,当地作为温州海岸线的北端,还可以尝试把滩涂旅游结合起来,开展一些参与性比较强的活动。
“房屋建筑风格注重特色,葡萄园也可以取一些富有吸引力的名字。”王艳说,乡村旅游贵在特色,如果没有给游客眼前一亮并有内涵的东西,很难再有回头客。婺源之所以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高哲向社区建议,要厘清旅游资源产权,比方土地和林地,做好土地流转,最好能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开发。夏正超曾发表过论文《乡村旅游消费意愿与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以温州为例》,他说当地还要帮助农民配套建好餐饮、住宿等设施,让农民朋友能获取更多的收益。郭雅诚看了周边环境后说,当地还要对农村垃圾进行整治,这样美丽乡村才实至名归。
潘毅说,他们将会为湖雾出具一个比较详细的旅游规划方案,并与其“结对”,帮扶当地整合乡土资源,打响温州海岸线北端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