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的数学老师郭培俊在他从事教育工作30年之际,获得了终身荣誉——杭州钢铁集团公司2013年度劳动模范。走上领奖台,鲜花和奖牌光荣的背后,包含是英雄默默的工作和无私奉献。
多年来,他一心赴在叁尺讲台,活跃在学生群体中,倾力团队建设,倾心教书育人,热心服务师生,奉献了他的青春,倾注了他的心血。2013年,他所带领的数学建模团队,指导学生获得了美国国际数学建模大赛1个二等奖、数学建模国家级二等奖3个、国家级叁等奖4个、省级一等奖2个、省级叁等奖2个,指导学生参加全省“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获省二等奖3个,“挑战杯”大学生科技论文比赛叁等奖1个。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专升本辅导80%以上的学生考取了理想的本科院校,帮助学生实现了他们和梦想。
倾力团队建设
自他调工贸学院以来,特别是他担任数学教研究室主任以来,非常重视团队的建设。还在数学建模团队创建初期,大家都有畏难心理,想为又不敢为。他主动请缨,带领学生首次参赛,并首战告捷——获得了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带领学生连续叁年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皆获得当年最好的成绩。他深知,一个团队的形成,除了要有优势互补的团员外,更要有个人牺牲精神。他把所得奖金都拿出来平均分配给数模组全体指导教师,无怨无悔。这为优秀团队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人文基础。团队建设中期也是艰难时期,学生竞赛成绩有下滑趋势,他一方面勇于承担责任,同时查找原因,并走出去向优秀老师学习取经;另一方面,他鼓励指导老师“只要我们认真坚持,我坚信拿全国大奖是迟早的事”。经申请和统筹安排,团队毎位成员都外出参加过专门培训和经验交流,为团队成长充电增能。在团队建立起来以后,为了鼓励先进有所作为,他改变了原来的平均分配制度,重个人绩效考核,个人与团队按7:3分成。团队建立成熟后,他信任并积极支持年轻人勇挑重担,放手让有作为的年轻人大展身手。果然,2010年就迎来了丰收,获得了全国一、二等奖好成绩,至今延续年年取得不菲成绩。
为了团队的建设,他想办法合理分配优质资源。采用了“生选师”和“师选生”双向选择的机制,让参赛的学生自己选择心意的指导老师,让师生的契合度达到最大。为了获得全国竞赛好成绩,他创始在学院进行一年一度的数学建模竞赛暨全国选拔赛,通过挑选,凡在学院获得好名次的小组,在全国竞赛中皆获得优异的成绩。为了团队迅速成长,他采用了“模块轮换”教学法,先每人负责一个模块,重点突破,实行精细化教学,2年后进行模块轮换,经过一定时期后,团队的成员对所有的模块都成竹在胸,指导学生那是游刃有余。
近年来,他所带的数学建模团队,不仅学生取得了竞赛优异成绩,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团队所有老师皆成为教学骨干;一位老师因数学建模成绩而评为副教授;一位年轻教师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指导教师;他本人也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大学教坛新秀。团队里老师的大多数课题与数学建模相关。还有,他本人作为第二负责人建设的《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被评浙江省精品课程;《高等数学》评为市级精品课程。有兄弟院校来我校进行《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和《高等数学》教学的参观学习,多人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介绍交流我校的成功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所带团队获得了浙江工贸学院颁发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团队”称号、杭州钢铁集团公司颁发的“集团公司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赛区优秀组织奖”。他的理想是要建设一支省级仍至全国的优秀团队,他和他的同事正孜孜不倦地朝着这一方向努力迈进。
倾心教学改革
作为数学教研室主任,他除了建设一支有活力的数学建模团队外,更多时间还要带领同事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他时刻牢记着教育专家的一句名言“教学,不研究学生,不研究教材,等于自杀”。在工贸学院,他先后主持、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多项。
在教材建设上:针对高职教材不切合实际现状,他锐意改革,大胆提出了教材建设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专业”叁贴近思想,由此主编了体现这一理念的《应用数学基础》教材,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这一教材同时被辽宁省指定为大专自学考试教材一直应用至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又力倡并副主编了《经济数学》《应用数学》教材;为了建设一本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数学建模参考书,他主编了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高职数学建模》,书中创新使用“五步建模法”统一模板编写,得到了许多使用单位和学生的好评,并由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组委会在全国教师培训会上进行了推介,该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评价。
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自觉尝试教学改革。他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成果显着,每年教学评价优秀。针对普高生与叁校生的基础差别,他进行了“分层教学”改革,并勇于承担基础差的班级教学工作,课题取得满意的成果,并在基础部其他课程中进行了推广;为体现数学的应用性,他尝试了“案例教学法”,并贯穿教学始终;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他设计并试验了“121导学汇报教学模式”,参与教改的学生,全部以优异成绩专升本成功;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他在2013年尝试了“反转教学法”,其思路和做法由学院督导在学院督导简报上给予了报道,其研究论文《叁梭教学模式——反转教学的变式》在学院学报发表;2013年他申报学院重点教学改革项目《高职数学创意设计研究》并结题;2013年还参与学院微课教学比赛,其作品《极限》获学院理科组并列第二的成绩;教改论文《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2013年全国职业教育学会公共课教学改革论坛上唯一宣读,并获一等奖;针对同时追求教学效率和效果两难困境,目前,他正投入到3贰(效率、效果、参与)教学研究,并取得了前期成果《3贰理念下的定积分概念教学》,论文正待发表。
热心师生服务
郭培俊老师在做好教学及教学研究外,只要是与师生有益的事情,不分校内与校外,不分休息不休息,只要他能做到的,他都会热情给予帮助。
自开办专升本辅导班以来,参加辅导班的人越来越多,而考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他从开班一直坚持辅导至今达7年。众所周知,上辅导班的课,学生好学好问,老师经常要牺牲许多课外休息、科研时间,甚至夜晚12点还有学生电话或蚕蚕方式求问,他星期二、四经常没有时间吃晩就要接着上选修课。几乎所有高校的数学老师都不太愿意做这份苦差事,花费太多时间没有津贴不说,更会耽误大家的科研时间而影响年终评比和职称晋升。郭老师认为,老师为学生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他毅然快乐主动地为每一届大叁学生服务。若学生参加校外的补习班辅导,仅一门课的辅导费就要近万元,还不包括住宿费和交通费,从经济上他为毎一学生至少节省了一万元。毎当看见学生高兴接到本科录取通知书在第一时间告知他时,他总是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近年来,经他辅导的学生有300多人考取了理想的本科,考取率在78~84%,而且录取一、二本学生居多,无论是量还是质,在同类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为了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他潜心研究考试规律,经4年探索,于2013年底完成了专着《专升本高等数学解题策略与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并撰写了专升本有关论文4篇,现皆已发表。
他还曾担任过刘基研读会社团指导老师3年,期间该社团创办的网站获得了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教育网站,社团分获省、市、校优秀社团,省、市优秀暑期实践队等光荣称号,现在毎学期仍然为刘基研读会学员进行讲座;他现担任专升本协会指导老师,每年为新会员做专题讲座、开设选修课,为大叁学生精心辅导;2012、2013年暑期带领学生进行了“交通文明出行”调查和与交警共同执勤的体验式实践活动。
2013年,他还兼职成教学院教学督导,听课、评课,与上课老师交流,对年轻老师毫不保留地进行教学传帮,促其迅速成长。发现优秀老师,提炼其成功做法,刊登在学院督导简报给大家学习;走进社区,为宁波和杭州眼镜协会的学员开设经济管理数学讲堂,让数学思想流进学员的管理、生活中;2013年兼职学院学术委员,参与多项师生项目评审,公正公平及时完成评审任务;对学院学报要求的审稿,总是一丝不苟进行审核,能发表的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对作者关心,对学报负责。
不用扬鞭自奋蹄。郭培俊在获奖之后总是诚恳地说“这是我们团队的荣誉,并不是我做得就比大家好,这是对我个人的鞭策”。郭培俊团队精神、服务意识、改革实干、敬业奉献的精神影响着身边同事和众多学生,他将带领他的团队走向更高更远,为更多学生更好地服务。
劳 模 名 片
姓名:郭培俊
籍贯:湖北荆州
出生年月:1965年9月15日
学历:大学本科
最欣赏的格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最喜欢的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最喜欢的运动:快步行走
最尊敬的人:父亲
最难忘的事:1994年12月24日女儿诞生
最大的愿望:学院兴旺发达,父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同事印象
1、作为昔日的导师、如今的同事,我对郭老师的印象就是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勇于奉献,爱生如子,可谓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同事的榜样楷模。
教学科研工作,成果丰硕、亮点纷呈。郭老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其教学质量多次获得学院一等奖,是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2、指导青年教师,严格要求、一丝不苟。8年前,我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工贸学院基础部工作,有幸由郭老师担任我的指导教师。郭老师除了上好自己的课以外,还积极主动指导我如何撰写教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处理课堂应急事件、如何对不同生源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等等。当时的我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就会进行满堂灌,郭老师通过听课及时指出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我重点问题重点讲解,简单问题则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来解决,这个建议让我的课堂气氛慢慢变得活跃起来。在郭老师的用心指导下,我成为了学院骨干教师,期末教学质量检查也多次获得学院一等奖。
3、带领建模团队,认真负责、以身作则。为了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赛出工贸风采,让学生受益,为学院争光,教研室主任郭老师特别注重团队精神,鼓励老师及时充电学习并在指导学生时能进行优势互补。参赛近十年来,郭老师总是亲力亲为,带头出好校内竞赛题,认真组织老师们进行参赛培训策略研讨,并多次开会研讨反思参赛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每年参赛通宵熬夜后两眼通红,但依然微笑着解答学生的所有疑问,似春蚕、似蜡炬,让人肃然起敬!
在我心中,郭老师永远是我的好导师、好同事,是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