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温州11月13日电 “当人均骋顿笔超过5000美元并向10000美元迈进时,文化产业发展就会出现井喷现象。”2012年,温州市委宣传部文化处相关人士曾在媒体面前如是表示。
当时,刚刚获批的《温州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显示了温州发展文化产业的雄心——将通过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包括基地、服务平台)和一批大项目的建设,……形成配套完整、产业链齐全的文化产业集群。
但相关从业人士不无担忧:“温州文化产业基础薄弱,该计划较难实现。”
计划赶不上变化,“井喷年”不但成真了,而且提前来临了。
在前天举行的温州市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开园仪式上,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向外界宣告了温州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井喷”状态。短短两年多“生长”出的12家创意园也向社会展示了自己的质和量。
在11日举行的温州市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开园仪式上,温州市以十二家创意园为灵感,设计了“创意之星点亮温州”的启动仪式。十二个星柱,寓意十二家创意园犹如十二大星座,成为“时尚之都”最耀眼的新星
星星之火渐燎原
只要有空,温州年轻人赵凯就会约上叁五好友,去温州鹿城区的黎明92文化创意园的一棵树艺术中心坐坐。在他看来,这个可以边喝意式咖啡边读原版小说的地方,已经是当地“潮人”心中的文化地标。
就在两年前,一棵树所在的黎明92文化创意园还被温州人广称为“黎明工业区”。这里作为温州打火机生产基地,一度被视为温州制造业的象征,如今这片废弃的旧厂房蝶变为文化创意园,成了弥漫着文化味道的现代街区。
近几年,随着温州市“退二进叁”、“优二兴叁”工作的推进,市区不少老工业区、闲置厂房仓库纷纷华丽转身,变身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尚潮流地。如浙江创意园是温州冶金机械厂部分厂房改造而来,智慧谷文化创意园的前身是华威冰箱厂,红连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是由闲置厂房变身而来……
2009年11月诞生温州市第一家文化创意园——浙江创意园如同星星之火,短短几年间,温州市的文化创意园数量激增。仅温州市区11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要的文化创意园数量已经达到12家。
捷报频传。今年年初,浙江创意园、黎明92文化产业集聚区(即黎明92文化创意园)、红连文化创意产业园、国智文化创意产业园、智慧谷文化创意园、永嘉书院被认定为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5月,浙江创意园获批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年底,新邦文创园、南塘街文创园还将正式开园。
就在正在举行的2014温州时尚文博会上,各大媒体奔波于各大园区之间。有媒体人感慨,温州不知不觉间就拥有了这么多文化创意园,这让温州的文化气息也越发浓厚。
白鹿洲公园文化村文化创意园区为温州书画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从“餐饮一条街”到“去同质化”
在上月举行的温州(鹿城)?台湾青年文化节上,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党委书记何向荣邀请台湾客人携文化项目入驻温州,却遭到了婉拒,“温州的文化气息不浓厚,我们不好发展吧?”
但台湾客人到浙江创意园走了一遭后,他们改变了对温州的看法。
“以前说到温州,人们只想到‘土豪’,认为温州没文化,更别提文化的影响力。而造成这个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温州的文化缺乏传播渠道,文化创意园就是一个传播载体。”浙江创意园副总经理张其亮说。
温州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目的,是要缔造文化、商业、生活、旅游中心,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在浙江思珀整合传播有限公司总裁钟俊岭看来,经过多年积累,温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布局越来越合理,大部分园区特点鲜明。“黎明92是休闲文化创意园,南塘河是旅游文化创意园,浙江创意园是广告文化创意园……”
从以往坊间称“温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最后都成了餐饮一条街”,到如今的“去同质化”,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的这些变化让外界对温州的看法有了改变。文化交流的“走出去”、“引进来”,也渐渐洗褪了外界对温州的“土豪”印迹。
而借着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东风,温州市文化产业越发显现了魅力,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在11日举办的2014温州时尚文博会首日,南方控股集团就看到了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步伐,有意投资千万与温州共建文创项目。
如今,温州的文化产业已不再是虚空的概念,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也结出了越来越多的果实。统计显示,近3年来,温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保持在19%左右,文化产业占骋顿笔的比重逐步增加。
而早在年初,温州市更定下了今年的目标: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以上。
温州市拿到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最后一个名额
尚需更多的“源头活水”
《温州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里明确了一个目标,即通过“退二进叁”,让一些土地浪费严重、资源能源消耗大的公司或外迁改造,或淘汰更新,置换出来的土地设立若干创意产业园区,形成配套完整、产业链齐全的产业集群。
“设立若干创意产业园区”的目的已经显然达成,不过,想达到“形成配套完整、产业链齐全的产业集群”的目标,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向荣说,主要是资金的问题。
置身于文化创意园,不少文化创意公司也都感受到了艰难。2010年入驻浙江创意园的浙江思珀整合传播有限公司总裁钟俊岭说,因为缺乏资金,园区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速度。
同样的,因为资金的缺乏,文化创意公司鲜少得到政府的补助,发展也受到了制约。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钟俊岭曾只身去上海、杭州等地找风投。好在,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今年以来,温州的风投公司也终于开始关注起文化产业,并愿意投资。
何向荣看到风投的转变,很是高兴。“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已经被注意到了。”
但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也让不少业内人士“担忧”。有人认为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还需要社会各方的集思广益。钟俊岭建议设立一个文化投资基金。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司长张国华给温州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建议是,要注意和电商的结合。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彪认为,温州文化产业现在还需要一场转型升级:这需要实现特色发展、融合发展、集聚发展,需要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注入,盘活资源、引导消费。(胡炎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