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华记者杰夫·戴尔的新着《世纪之争:与中国竞争的新时代——美国如何取胜》不久前出版,在西方产生一定影响力。近年来不断有西方着者出版论述中国崛起及西方应对策略的专着,其中最为中国人熟知的一本是基辛格的《论中国》。
在世界范围内,对有关中国的战略性讲述大体被西方人垄断。即使在中国,西方着者也是战略概念和观点的强有力供给者。中国这些年没有一本谈论中国战略的书能够超过《论中国》的影响力,中国人撰写的地缘政治专着基本没出什么畅销书。
中国崛起在进入充满地缘政治记忆和想象力的深邃峡谷,世界的很多人相信,中国将不可避免在这里同美国“狭路相逢”,这是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头号挑战。这个峡谷里有很多预言和魔咒在回荡,它们几乎都是“西方的”。
好料子如何不被剪成墩布?解铃还须系铃人。仅就传统工科教育本身而言,笔者认为,首先,这些院校的领导们,特别是那些具有示范效应的名校领导们应当端正办学思想,把突出工科特色、出工程技术精品放在首位,彻底摈弃贪大求全的攀比心态。第二,回归工科培养、研究“工艺和手段”教育本质上来。通过如专业学科夏令营、设计大赛等活动,发现好苗子。在招生环节中,尤其是在招收保送生和自主招生过程中,把注意力从数理化奥赛获奖者身上转移到那些具有工科学习潜质、热爱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身上来。第叁,深入调查研究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借鉴如等优质工科教育国家的经验,科学地调整、设置课程,使传统工科教育适应现代产业升级换代的需求。第四,积极主动与产业界合作,尽快恢复生产实习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系统的实习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技术水平,参与或推动公司的创新活动。▲(作者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