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七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院,正在进入提升发展内涵、打造高职教育品牌的新阶段。
一是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加大。青岛市把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列入了《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办成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02年以来,该院已先后获得中央财政2200余万元的支持建设资金及市财政平均每年500万元的贷款贴息。2006年到2008年,该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资金总额为10,5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000万元,青岛市配套5000万元,学院自筹3500万元。
二是学院规模快速扩大。分别在黄岛区、市南区、市北区设立西、南、中叁个校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从3701人发展到7468人,成人教育在校生3626人,教职工达到754人。校舍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发展到18.2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80亩,固定资产从4000万元发展到3.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从298万元增加到5416.86万元。校外教学基地从无到有,发展到129个,可利用资产值5.2亿元。
叁是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该院紧密围绕青岛的叁大经济特色、四大产业基地、六大经济集群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构建专业体系并及时进行专业调整,确立了整体专业设置“缩减总量,添加新创,提高水准”的原则,在专业下根据市场情况,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集中教学资源,打造了会计电算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一批能起示范作用的品牌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商务管理(家电)、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软件技术5个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服装设计、市场营销(啤酒)2个专业被确定为地方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
四是培养模式日趋深化。该院将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为“实境耦合”,即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和学过程,从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情境中解脱出来,置于真实的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之中,强调学以致用,育炼技能英才,在育炼技能英才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如:海尔杯家电维修技能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物创新设计竞赛,山东省计算机技术技能选拔赛等。近叁年在省部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超过200人,各专业学生在不同的技能领域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青岛市十佳导游文明形象大使曾坤、马野,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物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发章、刘刚、王霞,“第叁届全国滨罢础罢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补耻迟辞肠补诲组特等奖获得者王从伟,“中华杯”国家级大赛“最佳工艺奖”获得者李娜等。
五是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日益宽泛。该院将对外开放、与国(境)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澳大利亚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新加坡笔厂叠学院和法国巴黎第十叁大学等实现合作办学,与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6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叁年来共选派50名教师分赴韩、加、日、德、荷等国考察、进修和学习,接收留学生800余名。该院目前已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中心理事单位、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先后获得“青岛市教育外事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聘请外国专家先进单位”、“青岛市外国专家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六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该院坚持践行服务青岛的办学宗旨,每年录取新生80%以上为青岛生源;以就业工作引导和矫正人才培养全过程,视就业工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第一指标”,2003年以来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7年来为青岛输送高职毕业生1.1万人, 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1.2万人次,平均每年为驻青公司培训员工1万人次,在服务区域方面成为全国高职院校的典范。
七是毕业生受到知名公司青睐。由于鲜明的从业教育意识和良好的从业管理机制,该院毕业生从业质量不断提高。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该院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文化理论功底,具备良好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不断研究、改进生产工艺和工作流程;学院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合理,毕业生适销对路。相当多的毕业生从业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网通、香格里拉大饭店、青钢集团等知名公司。毕业生从业后两年内多数成为业务骨干,有的成为行业明星、公司形象代言人,有的被派往国外进修。在海尔集团工作的1000多名毕业生多数成为业务骨干,年薪从5万—15万元不等。
八是实训基地建设进展明显。2007年底,该院顺利完成了8385平方米的青岛市高职教育实训基地主体建筑建设。该项目由市财力投资2000万元建设,建成后将同时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校内实训要求。同时,为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服务,为院内外教师教、研成果交流及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创新作品交流等提供平台,加强国内、国际范围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共享型的教学实训场所。
九是努力创建国家示范。当前,该院正在根据青岛市大项目引进、建设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与海尔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交行青岛分行等大公司进行深度耦合,积极构建内外结合的实训实习基地网络体系,推进“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加紧建设13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努力为青岛市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