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65周年期间,人民网文化频道推出独家策划《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时代偶像》专栏,邀请国内30位名家,讲述他们心中的“时代偶像”,旨在回顾我们曾经历的时代精神偶像,挖掘这些不同时代偶像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气质,闪烁着的时代精神的光芒,探寻偶像文化时代演变的轨迹。
这样的众人谈时代偶像的策划,吸引了很多读者、网友的关注,并引发很多人的心灵共鸣和精神记忆,人们纷纷畅谈自己心中所崇拜的偶像。30位名家所讲述的“时代偶像”,既有中外历史伟人,也有中外作家文豪;既有时代的学术大家,也有时代的行业标兵;既有战争年代的英雄,也有新社会中的普通一兵;既有文艺明星,也有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既有助人成功的事业导师,也有给予生命教人成长的父亲母亲……
着名作家、编剧陆天明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他年轻时对毛泽东的崇拜,“我们是真心崇拜毛泽东,得不到毛泽东像章都会发疯,甚至会做一些疯狂的事,比如将像章别进肉里。”这是因为,毛泽东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现在到偏远的地方,像藏族、维吾尔族地区,到老牧民家里去看,那里还是挂着毛主席像。”
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家方方,说自己的偶像是鲁迅,“我们这一代人是读鲁迅成长起来的”。方方不仅喜欢鲁迅的文章,还欣赏他的傲骨气质。鲁迅对她的影响无处不在。
原叁联书店总编辑李昕说自己的偶像是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对革命的追求和信仰给予我很大的力量”,“过去,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对主人公保尔说的一句话过目不忘:‘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所以,我觉得,人不能平平度过自己的一生,要对生活和事业充满激情。”
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黄豆豆说,“童年时,我的偶像是雷锋和赖宁”,“步入社会后,我最敬佩的是那些‘平凡但努力着的人’”,“平凡但努力着的人”更加真实也更有意义,“他们不是生活在一个虚幻的偶像外壳之下,而更多是在过好自己的生活。”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我的偶像是我的父母,而且他们在我心中的偶像地位无人能及”,自己今天之所以成为“童话大王”,正是源于父亲的影响,“父亲为了帮助我写作,他把一本20多万字的书读完后,再写成一封几千字的家书给我,而且这一写便是几十年”,父亲的教育方式深深地影响了自己,“所以我也从来不对子女发脾气,甚至我儿子小学毕业后在家接受教育,这些都是受我父亲的影响。”
从这30位名家所讲述的自己心中的偶像来看,这些偶像具有时代的鲜明印记,反映着人类精神的光芒,代表着历史和文化的高度。
这不由得让我们再次反观今天的偶像文化、偶像崇拜现象。不能否认的是,今天商业娱乐明星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偶像主体,“粉丝”各种形式的追星则构成了种种浮生世相。我们的流行文化,更是对此不断地推波助澜,以至使这种偶像崇拜失去了精神意义,失去了严肃而崇高的价值,变成了一种娱乐狂欢,一种集体的商业文化冲动,这导致了我们社会的价值体系和文化的明显的偏乖,使不少人相信,偶像明星的价值,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唯一信念,就是一个人值得生活下去的唯一东西……
我们需要时代偶像和榜样。与优秀者接触,就像受到了一种精神鼓励和心灵影响。崇敬,是一种高尚和神圣的感情,是我们以真挚不渝的热情,去仿效社会上某个卓越的人、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可钦佩的品格与人格,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精神努力。我们的文化要突出这种时代偶像的精神引领作用,促进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建立,使整个社会拥有积极向上的力量。